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豐原專案簽證最佳稅務後盾
台中北屯人力資本, 台中西屯稅務簽證, 台中推薦漁會稅務諮詢
徐霞客:游武彝山日記 武彝山亦稱武夷山, 位于福建崇安縣城南15公里處,為海拔600米左右的一片低山,方圓60公里,有36峰布列在武彝溪兩岸。溪水清碧,浪環九曲。乘竹筏游溪,可兼覽山水之勝。 徐霞客游覽黃山后,即入福建崇安,開始了他的武彝之游。 武彝山為福建著名風景區,雖無特別的高峰,但山中奇景甚多,特別是武彝溪兩岸,除了有自然天成的石峰澗水外,還有懸棺這一人文景觀,記中所記之“架壑舟”即是船形懸棺。徐霞客先是乘船沿溪而游,記敘了武彝山中36峰中之大部分山峰。其記以溪水回曲為線索,幾乎每曲都有不同景觀,然后登陸從山中行,對山中寺廟以及飛瀑林木都一一歷盡,游記語言徐緩自然,行筆正如慢水行舟,十分舒暢。 但本記似乎并無濃墨重彩之處,大概因其景色難分高下,難以取舍所致。 二月二十一日(公元1616年) ,這是徐霞客游蕪山后入閩游的時間 出崇安南門,覓舟。西北一溪自分水關,東北一溪自溫嶺關,合注于縣南,通郡省而入海。 順流三十里,見溪邊一峰橫欹,一峰獨聳。余咤而矚目感到吃驚而注目凝望,則欹者幔亭峰,聳者大王峰也。峰南一溪,東向而入大溪者,即武彝溪也。沖佑宮傍峰臨溪。余欲先抵九曲,然后順流探歷,遂舍宮不登,逆流而進。流甚駛,舟子跣行光著腳走路溪間以挽舟。第一曲,右為幔亭峰、大王峰,左為獅子峰、觀音巖。而溪右之瀕水者曰水光石, 上題刻殆dài幾乎遍。二曲之 右為鐵板嶂、翰墨巖,左為兜鍪móu峰、玉女峰。而板嶂之旁,崖壁峭立,間有三孔,作“品”字狀。三曲右為會仙巖,左為小藏峰、大藏峰。大藏壁立千仞,崖端穴數孔,亂插木板如機杼。 一小舟斜架穴口木末,號曰“架壑舟”。四曲右為釣魚台、希真巖,左為雞棲巖、晏仙巖。雞棲巖半有洞,外隘狹窄中宏,橫插木板,宛然塒儏shījié恰似雞巢中雞棲小木樁。下一潭深碧,為臥龍潭。其右大隱屏、接筍峰,左更衣台、天柱峰者,五曲也。文公書院正在大隱屏下。抵六曲,右為仙掌巖、天游峰,左為晚對峰、響聲巖。回望隱屏、天游之間,危梯飛閣懸其上,不勝神往。而舟亦以溜急不得進,還泊曹家石。 登陸入云窩, 排云穿石,俱從亂崖中宛轉得路。窩后即接筍峰。峰駢pián并列附于大隱屏,其腰橫兩截痕,故曰“接筍”。循其側石隘,躋磴數層,四山環翠,中留隙地如掌者,為茶洞。洞口由西入,口南為接筍峰,口北為仙掌巖。仙掌之東為天游,天游之南為大隱屏。諸峰上皆峭絕,而下復攢湊,外無磴道,獨西通一罅,比天台之明巖更為奇矯也。從其中攀躋登隱屏,至絕壁處,懸大木為梯,貼壁直豎云間。梯凡三接,級共八十一。級盡,有鐵索橫系山腰,下鑿坎受足。攀索轉峰而西,夾壁中有岡介其間,若垂尾,鑿磴以登,即隱屏頂也。有亭有竹,四面懸崖,憑空下眺,真仙凡夐xiòng遠隔。仍懸梯下,至茶洞。仰視所登之處,嶄然在云漢。 隘口北崖即仙掌巖。巖壁屹立雄展,中有斑痕如人掌,長盈丈者數十行。循巖北上至嶺,落照侵松,山光水曲,并加入覽。南轉,行夾谷中。谷盡,忽透出峰頭,三面壁立,有亭踞其首,即天游峰矣。是峰處九曲之中,不臨溪,而九曲之溪三面環之。東望為大王峰,而一曲至三曲之溪環之。南望為更衣台,南之近者,則大隱屏諸峰也,四曲至六曲之溪環之。西望為三教峰,西之近者,則天壺諸峰也,七曲至九曲之溪環之。惟北向無溪,而山從水簾諸山層疊而來,至此中懸。其前之俯而瞰者,即茶洞也。自茶洞仰眺,但見絕壁干霄,泉從側間瀉下,初不知其上有峰可憩qì休息。 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,此峰固應第一也。立台上,望落日半規,遠近峰巒,青紫萬狀。台后為天游觀。亟辭去,抵舟已入暝矣。 二十二日 登涯, 辭仙掌而西。余所循者,乃溪之右涯,其隔溪則左涯也。第七曲右為三仰峰、天壺峰,左為城高巖。三仰之下為小桃源,崩崖堆錯,外成石門。 由門傴僂而入, 有地一區,四山環繞,中有平畦qí曲澗,圍以蒼松翠竹,雞聲人語,俱在翠微中。出門而西,即為北廊巖,巖頂即為天壺峰。其對岸之城高巖矗然獨上,四旁峭削如城。巖頂有庵,亦懸梯可登,以隔溪不及也。第八曲右為鼓樓巖、鼓子巖,左為大廩石、海蚱zhà石。余過鼓樓巖之西,折而北行塢中,攀援上峰頂,兩石兀立如鼓,鼓子巖也。巖高亙亦如城,巖下深坳一帶如廊,架屋橫欄其內,曰鼓子庵。仰望巖上,亂穴中多木板橫插。轉巖之后,壁間一洞更深敞,曰吳公洞。 洞下梯已毀,不能登。望三教峰而趨,緣山越磴,深木蓊蓯wěngcōng其上。抵峰,有亭綴其旁,可東眺鼓樓、鼓子諸勝。山頭三峰,石骨挺然并矗。從石罅間躡磴而升,傍崖得一亭。穿亭入石門,兩崖夾峙,壁立參天,中通一線、上下尺余,人行其間,毛骨陰悚。蓋三峰攢立,此其兩峰之罅;其側尚有兩罅,無此整削。 已下山,轉至山后,一峰與貓兒石相對峙,盤亙亦如鼓子,為靈峰之白云洞。 至峰頭,從石罅中累級而上,兩壁夾立,頗似黃山之天門。級窮,迤邐至巖下,因崖架屋,亦如鼓子。登樓南望,九曲上游,一洲中峙,溪自西來,分而不之,至曲復合為一。洲外兩山漸開,九曲已盡。是巖在九曲盡處,重巖回疊,地甚幽爽。巖北盡處,更有一巖尤奇:上下皆絕壁,壁間橫坳僅一線,須伏身蛇行,盤壁而度,乃可入。余即從壁坳行;已而漸低,壁漸危,則就而傴僂;愈低愈狹,則膝行蛇伏,至坳轉處,上下僅懸七寸,闊止尺五。坳外壁深萬仞。余匍匐以進,胸背相摩,盤旋久之,得度其險。巖果軒敞層疊,有斧鑿置于中,欲開道而未就也。半晌,返前巖。更至后巖,方構新室,亦幽敞可愛。出向九曲溪,則獅子巖在焉。 循溪而返,隔溪觀八曲之人面石、七曲之城高巖,種種神飛。復泊舟,由云窩入茶洞,穹窿窈窕意即長曲深遠,再至矣,再不能去!已由云窩左轉,入伏羲洞,洞頗陰森。 左出大隱屏之陽,即紫陽書院,謁yè拜見先生廟像。順流鼓棹,兩巖蒼翠紛飛,翻即“反”恨舟行之速。已過天柱峰、更衣台,泊舟四曲之南涯。自御茶園登岸,欲繞出金雞巖之上,迷荊叢棘,不得路。乃從巖后大道東行,冀有旁路可登大藏、小藏諸峰,復不得。透出溪旁,已在玉女峰下。欲從此尋一線天,旁徨無可問,而舟泊金雞洞下,迥不相聞。乃沿溪覓路,迤邐大藏、小藏之麓。一帶峭壁高騫, 砂磧崩壅, 土人多植茶其上。從茗柯中行,下瞰深溪,上仰危崖,所謂“仙學堂”、“藏仙窟”,俱不暇辨。 已至架壑舟,仰見虛舟宛然,較前溪中所見更悉更清楚細致。大藏之西,其路漸窮。向荊棘中捫壁面上,還瞰大藏西巖,亦架一舟,但兩崖對峙,不能至其地也。 忽一舟自二曲逆流而至,急下山招之。其人以舟來受,亦游客初至者,約余返更衣台,同覽一線天、虎嘯巖諸勝。過余泊舟處,并棹順流而下,欲上幔亭,問大王峰。 抵一曲之水光石,約舟待溪口,余復登涯,少入,至止止庵。望庵后有路可上,遂趨之,得一巖,僧誦經其中,乃禪巖也。登峰之路,尚在止止庵西。仍下庵前西轉,登山二里許, 抵峰下,從亂箐qìng樹木中尋登仙石。石旁峰突起,作仰企狀,鶴模石在峰壁罅間,霜瓴朱頂,裂紋如繪。旁路窮,有梯懸絕壁間,躡而上,搖搖欲墮。梯窮得一巖,則張仙遺蛻尸體也。巖在峰半,覓徐仙巖,皆石壁不可通;下梯尋別道,又不可得;躡石則峭壁無階,投莽則深密莫辨。傭夫在前,得斷磴,大呼得路。余裂衣不顧,趨就之,復不能前。日已西薄,遂以手懸棘,亂墜而下,得道已在萬年宮右。趨入宮,宮甚森敞。羽士迎言,“大王峰頂久不能到,惟張巖梯在。 峰頂六梯及徐巖梯俱已(www.lz13.cn)朽壞。徐仙蛻已移入會真廟矣。”出宮右轉,過會真廟。廟前大楓扶疏繁茂,蔭數畝,圍數十抱。別羽士,歸舟。 二十三日 登陸, 覓換骨巖、水簾洞諸勝。命移舟十里,候于赤石街,余乃入會真觀,謁武彝君及徐仙遺蛻。出廟,循幔亭東麓北行二里,見幔亭峰后三峰駢文,異而問之,三姑峰也。換骨巖即在其旁,望之趨。登山里許,飛流汩然下瀉。俯瞰其下,亦有危壁,泉從壁半突出,疏竹掩映,殊有佳致。然業已上登,不及返顧,遂從三姑又上半里,抵換骨巖,巖即幔亭峰后崖也。巖前有庵。從巖后懸梯兩層,更登一巖。巖不甚深,而環繞山巔如疊嶂。土人新以木板循巖為室,曲直高下,隨巖宛轉。循巖隙攀躋而上,幾至幔亭之頂,以路塞而止。返至三姑峰麓,繞出其后,復從舊路下,至前所瞰突泉處。從此越嶺,即水簾洞路;從此而下,即突泉壁也。 余前從上瞰,未盡其妙,至是復造其下。仰望突泉又在半壁之上,旁引水為碓,有梯架之,鑿壁為溝以引泉。仰望突泉又在半壁之上,旁引水為碓,有梯架之,鑿壁為溝以引泉。余循梯攀壁,至突泉下。其坳僅二丈,上下俱危壁,泉從上壁墮坳中,復從坳中溢而下墮。坳之上下四旁,無處非水,而中有一石突起可坐。坐久之,下壁循竹間路,越嶺三重,從山腰約行七里,乃下塢。穿石門而上,半里,即水簾洞。 危崖千仞,上突下嵌,泉從巖頂墮下。巖既雄擴,泉亦高散,千條萬縷,懸空傾瀉,亦大觀也!其巖高矗上突,故巖下構室數重,而飛泉猶落檻外。 先在途聞睹閣寨頗奇,道流指余仍舊路,越山可至。余出石門,愛塢溪之勝,誤走赤石街道。途人指從此度小橋而南,亦可往。從之,登山入一隘,兩山夾之,內有巖有室,題額乃“杜轄巖”,土人訛誤傳為睹閣耳。再入,又得一巖,有曲檻懸樓,望赤石街甚近。遂從舊道,三里,渡一溪,又一里,則赤石街大溪也。下舟,掛帆二十里,返崇安。 徐霞客作品_徐霞客游記 徐霞客:游白岳山日記 徐霞客:游雁宕山日記分頁:123
美文 人生感悟 爺爺沒有看見的事 2000年的一個夏夜,我家吵翻了天。 兩個月前,全家人哭成一團,將爺爺隆重安葬。葬禮罷,圍坐在爺爺生前常坐的桌子前,嬸嬸突然問,遺產怎么處理——她指的是爺爺的房子。爸爸、媽媽,姑姑、姑父和叔叔瞬間交換眼神,卻沒一個人接茬。過了一會兒,爸爸對我,也對堂妹說:“你們先出去下。” 我和堂妹依偎著,不住拭淚。爺爺極愛我們,現在物是人非……忽然,里屋傳來爭吵聲,聲音越來越大,我走過去,從門縫中偷窺,我看見媽媽和嬸嬸已激動地站了起來。 媽媽的話落地有聲:“我家孫強是長房長孫!”嬸嬸不依不饒:“現在男女平等,何況孩子爺爺到死,都是和我們一起過的!”堂妹也走過來,她問,發生了什么事,我把她的頭按回去,推著她走出家門。 那天,媽媽忿忿離去,我和爸爸跟在她后面。一段時間內,爺爺房子的事沒有人再提起,直至一日,媽媽突然問起爸爸,爸爸囁嚅著;媽媽再問,他就沉默了。 沉默良久,拖到不能再拖,爸爸硬著頭皮承認,他背著媽媽簽了一份協議。就在我們忿忿離去后的第三天,由姑姑作證,爸爸同意將房子的產權劃歸給叔叔嬸嬸一家。媽媽氣得直哆嗦,不住地罵爸爸。 那年,我高三,無論年齡還是思想,都介于孩子與成人間。對于爺爺的房子,我沒有任何占有或放棄的意識,但朦朦朧朧中,我本能地認為叔叔強占了我們家的財產,他們集體做了一件大事,偏偏瞞住我和媽媽;我恨叔叔,捎帶著對爸爸不冷不熱。 我家和叔叔家斷絕了來往。 事實上,因為那份協議,媽媽甚至要和爸爸離婚。爸爸做好做歹攔住了她,但此后每次口角,媽媽便要提起房子、協議,而爸爸不吱聲,或者惱羞成怒,干脆重重地關上門,一走了之。 我、媽媽和叔叔一家幾乎不見面。除了一年一次爺爺的忌日,或春節、清明節集體去掃墓。 幾年中,我家和叔叔家同桌吃飯的機會不超過三次,為表示厭惡,只要叔叔夾過哪盤菜,我就直接把那盤菜從我面前拿開,以表示他碰過的一切我都不想再碰。每次吃飯,我和媽媽都急匆匆吃完,嘴一抹就走開。這樣說吧,雖然每年都見面,但由于我從不正視叔叔,幾年來他是什么發型,胖了瘦了我都沒看清。 大學畢業后,我讀研,離開老家。再接著,我又畢業,在上海找了份工作,朝九晚五,做牛做馬。 堂妹讀的是成人大專,她的生活和我的完全是兩條軌跡。聽說她交男朋友了,聽說又分手了,聽說她工作的單位,領導很喜歡她,有意招她做兒媳啦——這些消息輾轉從其他親戚口中傳來,再傳人我耳中已是過去時的堂妹“最新動態”。 其實,小時候,我和堂妹感情很好。只是,大人間的矛盾,讓我們逐漸疏遠,我們不通音訊,當彼此透明。 一日,我接到電話,媽媽打來的。她提到叔叔,這讓我有些詫異。原來,這一兩年,親戚們大多退休,親戚們的孩子也大多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齡,家宴、婚宴、聚會、見面,越來越頻繁。“人家都談笑風生,就我板著臉賭氣,倒顯得我不大氣”,看得出,媽媽對往事有芥蒂,但已比過去想得開。 這幾年,我也多了些閱歷,不再是非黑即白的少年時代。所以當媽媽在電話中問我,“孫儷結婚你回不回來”時,我思索了一下,就滿口答應。因為我知道,按照老家的規矩,女孩兒出嫁,要由哥哥背出娘家門,而我是堂妹唯一的哥哥。 堂妹結婚那天,我簇新的西服上沾著星星點點的金粉,堂妹興奮得一塌糊涂。我背她出門時,她緊緊摟著我的脖子,就像小時候,我帶她出去玩。 妹夫梳平頭,個子很高,人很結實,他一口一個“大哥”,叫得我頗為受用。(人生感悟 www.lz13.cn)有親戚打趣:“妹妹都結婚了,哥哥啥時候結啊?”叔叔也問:“對啊,老大啥時候結婚啊?”我不得不笑著接茬兒道:“快了,快了。”這是自2000年來,我第一次和他說話。 第二年,堂妹的孩子出生。 說來奇怪,這孩子竟然和我一樣,在耳朵旁邊長著一個小小的肉疙瘩,“這孩子和大舅有緣分。”媽媽在孩子的滿月酒上,這樣解釋。我抱著那孩子,他對我笑,我的心里蕩漾出一朵花。 當晚,宴罷,我們一家三口散步回家。爸爸夸媽媽,你現在年紀大了,心態平和了,不像過去……媽媽接過話,主要是經濟寬裕了,錢不那么重要,想到那房子,我還是會生氣,但有時想,算了,為了那點錢,一家人弄得互不來往不值得。 這是多年后,爸爸第一次解釋,他說,爺爺生前一直和叔叔一家生活在一起,作為長子,爸爸總覺得對爺爺的照顧沒有叔叔多,而當時叔叔經濟拮據——嬸嬸下崗,堂妹成績一般,想考個正式的大學沒任何希望,那意味著又要花錢……“我怕和你商量后,就會打亂我的決定。”媽媽沉默不語。我扶著她,一路走,一路跟在爸爸身后。 去年夏天,我準備買房,需要動用爸爸媽媽的積蓄,專門回了趟家鄉。叔叔、嬸嬸不知從哪兒得到的消息,他們竟抱著外孫親自上門來了。 堂妹的孩子可愛至極,正是咕咕說話的時節,他會喊我“舅舅”,我抱著他,一會兒舉到頭頂,一會兒放到腳下,把他逗得哈哈大笑。 叔叔嬸嬸,則忙著和爸爸媽媽說話。一道茶過,他們打開包,沒有任何前兆,掏出十萬元現金擺在桌上,媽媽吃了一驚,不知是什么意思,嬸嬸解釋:“知道老大要買房……”叔叔接過話,“是借,但隨便孫強什么時候還,”他頓了頓,“不還也行。” 媽媽的臉上閃過一絲意外,爸爸端著茶壺,給每人的茶杯續上水。放下茶壺,我發現他的眉宇間分明有喜色流露,仿佛在媽媽面前長了志氣。 今年春節,我帶著媳婦回去舉行婚禮。叔叔忙前忙后,爬上爬下。堂妹嘟著嘴:“我結婚的時候,爸都沒這么忙過!”叔叔笑著說:“這是孫家娶媳婦兒!孫家的大事,當然我要忙!” 接親、行禮、拜祖宗、堂妹的孩子在我的婚床上滾來滾去,又留下童子尿,象征“早生貴子”。 一切禮畢,打仗似的一天結束,我們全家從酒店回來,累得歪在客廳沙發上。白天行禮用的桌子中間,擺著爺爺的遺像。大家圍坐在桌子前,這一幕多像十年前,爺爺剛去世時的情景。 嬸嬸、媽媽、姑姑哄著堂妹的孩子玩。堂妹用一條干毛巾,輕輕拭著相框,過了一會兒,她放下相框,突然說,時間過得真快,爺爺去世都10年了。爸爸接過話,可惜爺爺沒看到你和你哥結婚、生孩子。 我和堂妹對視一眼。想到幼時,爺爺常一邊喝酒,一邊喂我倆花生米;還說要看到我們成家立業……爺爺去世后,我和堂妹,我們一大家人甚至很難坐在一起,團團圓圓;不過現在終于坐在一起,爺爺沒看見,我多希望他看見。 我捂著臉,稍頃,媳婦卸完妝走出來,她驚訝地問:“怎么都在哭啊?”我抬起頭,發現爸爸、叔叔、堂妹,幾乎全家都在流淚。 媳婦把我偷偷拉到一邊:“出啥事啦?”我一抹臉,對媳婦說:“沒事,只是爺爺沒有看見。”分頁:123
馮驥才:張大力 張大力,原名叫張金璧,津門一員赳赳武夫,身強力蠻,力大沒邊,故稱大力。津門的老少爺們喜歡他,佩服他,夸他。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。張大力就有這么一件事,當時無人不曉,現在沒人知道,因此寫在下邊——侯家后一家賣石材的店鋪,叫聚合成。大門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鎖,鎖把也是石頭的。鎖上刻著一行字: 凡舉起此鎖者賞銀百兩 聚合成設這石鎖,無非為了證明它的石料都是堅實耐用的好料。 可是,打石鎖撂在這兒,沒人舉起過,甚至沒人能叫它稍稍動一動,您說它有多重?好賽它跟地殼連著,除非把地面也舉到頭上去! 一天,張大力來到侯家后,看見這把鎖,也看見上邊的字,便俯下身子,使手問一問,輕輕一撼,竟然搖動起來,而且賽搖一個竹籃子,這就招了許多人圍上來看。只見他手握鎖把,腰一挺勁,大石鎖被他輕易地舉到空中。胳膊筆直不彎,臉上笑容滿面,好賽舉著一大把花兒! 眾人叫好呼好喊好,張大力舉著石鎖,也不撂下來,直等著聚合成的伙計老板全出來,看清楚了,才將石鎖放回原地。老板上來笑嘻嘻說: “原來張老師來了,快請到里頭坐坐,喝杯茶!” 張大力聽了,正色道:“老板,您別跟我弄這套您的石鎖上寫著嘛,誰舉起它,賞銀百兩,您就快把錢拿來,我還忙著哪!” 誰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會張大力的話。待張大力說完,他不緊不慢地說道:“張老師,您只瞧見石鎖上邊的字了,可石鎖底下還有一行字,您瞧見了嗎?” 張大力怔了。剛才只顧高興,根本沒瞧見鎖下邊還有字。不單他沒瞧見,旁人也都沒瞧見。張大力腦筋一轉,心想別是老板唬他,不想給錢,以為他使過一次勁,二次再舉不起來了,于是上去一把又將石鎖高高舉到頭頂上,可抬眼一看,石鎖下邊還真有一行字,竟然寫著: 惟張大力舉起(www.lz13.cn)來不算 把這石鎖上邊和下邊的字連起來,就是: 凡舉起此鎖賞銀百兩,惟張大力舉起來不算! 眾人見了,都笑起來。原來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舉起這家伙。而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、夸贊自己——張大力當然明白。 他扔了石鎖,哈哈大笑,揚長而去。 馮驥才作品_趙麗宏散文集 馮驥才:酒婆 馮驥才:馮五爺分頁:123
ACC711CEV55CE